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3篇
测绘学   2篇
海洋学   6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水养殖活动与海域生态环境存在交互影响关系。文章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利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分析了长山群岛2006—2018年海水养殖业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长山群岛海水养殖业效率呈倒“U”形变化趋势,其发展水平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在技术应用和规模效率方面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62.
承载力是衡量资源能否支持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结合国内海域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从滨海旅游承载力和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正反两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基于DP政策战略矩阵对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锦州和葫芦岛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营口、盘锦和丹东的海域承载力在辽宁省平均水平之上但发展潜力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分析表明,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区域间合作开发较弱。应各自发挥旅游资源特色发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自身旅游市场定位,加强区域间协同开发,实现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3.
中国高教版《政治地理学》教材已沿用二十余年。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冠以“政治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更加剧了甄别相关概念学理的紧迫性。为此,全国政治地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部分海外同行一道,围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深化教材特色、拓展教材内容,做到本土化、国际化和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对政治地理学的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主要结论为:(1)在教材的特色化方面:要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中西方理论视角的融合;多尺度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知识的加强。(2)在教材的内容拓展方面:应关注并吸收行为主义、批判地缘政治、政治生态学、城市政治地理学、身份政治、选举地理等流派和视角。(3)在教材的应用面向方面:应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建设、跨境河流治理等现实关切问题的理论响应。总体上,政治地理学教材建设要抓住人地关系主线,立足本土、融合经典、面向实践,构建知识导向、政策导向与学术研究良性互动的内容体系。本研究对于未来政治地理学教材的编写及修订、以及解决当下政治地理学的教与学的知识困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4.
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效应可为后续相关政策制定,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文章以1999—2020年中国31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反事实”思想的HCW模型,定量评估了海洋强国战略在沿海地区的政策效应,并结合核密度、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地理探测器分析2013—2020年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海洋强国战略显著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但研究期间政策效应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1.63%下降至2020年的0.92%。(2)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效应低值区和高值区空间分布上无显著变化,中值区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较高值区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区域间政策效应差距缩小。(3)各影响因子的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洋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人力资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增强了对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66.
李博  曹盖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945-955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级性、匹配性和传输性3个维度对2010、2015、2020年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层级性提升,区域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② 匹配性由同配性转变为异配性,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联系增强;③ 传输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但具有提升之势;④ 层级性、异配性与传输性的增强提升了海洋经济网络的凝聚性、创新性与开放性,使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得到增强。研究旨在丰富经济地理学韧性研究以及为海洋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以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7.
郭建科  喻铄琪 《热带地理》2022,42(10):1640-1650
基于沿海港口物流企业数据,运用世界城市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分析、QAP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09、2014、2019年为时间节点,分析近10年来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9—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物流网络空间规模与联系强度均显著增强,但网络整体联系仍处于弱联结状态。2)网络联系空间保持核心—边缘结构,其中上海稳定保持核心联系城市,辐射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构成核心网络;而边缘城市主要通过连接核心城市加入网络,且边缘城市间互动性较弱。3)沿海港口物流网络层级结构明显,依据网络中城市地位差异,呈现核心—次核心—一般—边缘4级圈层网状联系结构,且圈层间联系强度随圈层等级降低而逐渐减弱。其中,核心圈层由单核心(上海)向双核心(上海、宁波)发展。4)沿海港口物流市场规模、港口基础设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环境、港口物流企业总部规模的差异化发展对沿海港口物流网络发展具正向作用,而信息基础水平差异化发展对港口物流网络发展具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68.
沿海地区的工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于自然、实力、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沿海11个省市的工业经济、循环利用和工业循环经济综合水平分别进行差异分析。结论为工业循环发展以环渤海地区为重点,工业经济仍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龙头。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沿海工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9.
文章通过对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概括了近几年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的的特点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港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0.
海洋经济学是区域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加强区域经济学这一大学科建设能够为“经略海洋”大业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贯彻与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因此,我们作为国家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